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垃圾”变“财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遍地开花

2023-10-21 14:01:02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阅读量:72 评论

分享:

导读:到2025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一种先进的城市环境管理理念,通过不断推进并最终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废管理,加快推进固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该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包括推进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以及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等。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60个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649号)提出,各城市要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并将塑料废弃物、废旧纺织品规范收集设施作为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有条件的城市还应建设一批可循环快递包装投放和回收设施。
 
  除此之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还涉及,要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行业的提质改造和环境监管,推动行业集聚化发展,做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拆解产物流向监管,改善行业“散乱污”状况。要建设多种形式的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励建设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探索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再制造项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有关工作安排,经各地自愿申报、省级部门推荐、省政府审核、国家复核,确定上海市、太原市以及枣庄市、合肥市等60个城市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今年4月10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印发《太原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废旧物资循环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推进绿色分拣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建成区全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废旧物资回收量和增长率明显提升。废旧物资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提高,回收加工利用率显著提升。
 
  9月19日,西安市印发《西安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规范回收网点,力争绿色分拣中心达到2个。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装置网点覆盖率达到95%,可循环快递包装箱(盒)使用量超10万个。
 
  近日(10月11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废旧物资加工利用产业集聚化发展,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工业装备再制造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实施方案》提到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有序发展、重点项目清单及建设安排。例如持续提升集散场可回收物分类能力,加强计量仪器配备和统计管理;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纺织、玻璃等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式以及运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等新产品和“逆向物流”等新模式拓展专业回收业务。
 
  目前,全国多地都在积极地将废旧物资循环和高端再制造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地方依托健全完善废旧物资交易流通体系,探索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路径”,变“社会包袱”为“绿色财富”,使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